你知道吗?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可能预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比尔盖茨与股神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然而,想要做到专注并不容易,回忆一下,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周末的时候,原本想要读书充实一下自己,可是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泡茶喝,于是走到客厅去泡茶,泡完茶看到垃圾桶满了,就出去倒垃圾。倒垃圾回来一看时间,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要开播了,于是你就懒洋洋的探险了电视剧。至于读书这回事儿,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总是会被外界的事物打扰呢?我们又该如何保持专注状态,做到身心合一呢?本期视频论新君就和你聊一个能让你受益终身的话题,如何提升专注力?建议点赞收藏,有时间多看几遍视频的最后还会给出提升专注力的四种方法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难以保持专注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太大了。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每天从电子邮件、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获取大约10.05万个单词信息量,相当于大脑每秒接触23个单词,一天就接触了34G的信息量。如果对我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也做一个统计,也不见得会低于34G。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给大脑带来处理信息的压力,于是人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变得更短。为了减少信息对专注力的影响,有一个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那就是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必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才能学习,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心神不宁。他们总是忍不住想做点更有趣的事情,一条热点新闻、一段有趣的闲聊,都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从重要的事情上移开。
zzl294.jpg
能力强者则正好相反,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比如有人会故意在声音嘈杂的地方锻炼专注力。
这是他拥有了随时随地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的能力。当你意识到选择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想要集中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容易。另外,为了提高你的专注力,还有一个关于大脑的规律需要了解。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一次性可以维持30分钟左右。3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开始进入疲惫期,大脑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你的注意力并不会始终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除非你可以有策略的去使用它。我在之前的视频中也曾介绍过番茄工作法,为了保持专注和高效,你可以25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先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五分钟,再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十分钟,以此类推,你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始终处于专注状态,高效完成工作。有的人可能还有疑惑,我的大脑即使不在疲惫期的时候,依旧难以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四种提升专注力的方法。第一,准备进入专注状态的引导动作。这个方法有很多体育明星都在用。曾经看过姚明打篮球的人都知道,姚明罚篮特别准,为什么他的罚篮技巧如此高超呢?
因为他站在罚球线准备罚篮之前,会做一套固定动作,先拍五下球,再把球抬到胸前停顿一下,然后再投篮。正是这套固定动作让姚明迅速进入罚篮状态,以保持高命重力。另外,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首金获得者杨倩在每次射击之前也有自己的固定动作,上下摇晃几次枪,让自己快速进入稳定的射击状态。类似的,我们想要进入专注状态,也可以为自己设置一套固定动作,比如在正式工作之前,先闭上眼睛揉视下太阳穴,然后做五个深呼吸,接着进入专注状态开始工作。假如在工作过程发现自己走什么,你可以把这套动作重新做一遍。你引导自己再次进入专注状态。第二,设定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我们的行为有指导意义。比如你要练琴,那就告诉自己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而不是我要练琴半小时这样宽泛的目标。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如果目标太大,那就将它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做也是为了使目标更具体精细。第三,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你知道吗?制定目标也是讲究技巧的,如果目标设定的太困难,你会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然后你的注意力会被懊恼、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所捕获。你可能会被眼前的困难气的想要拍桌子,也可能为自己的愚钝而倍感丧气,这些情绪波动导致你再也无法专心去做眼前的事情。如果目标设定的太简单,你就会感觉到无聊,就好像是以一个成年人的智力在陪着小孩子玩过家家一样,你会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很快就会走神。那么,既然目标太难也不行,太简单也不行,我们究竟该如何设定目标呢?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既要有一些挑战性,难度又不能太大,就好比是你想要摸到头顶上的树叶,如果树叶的位置太低,一伸手就能够到,那么就算你摸到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
如果树叶太高,即使架上梯子也够不到,那么你连摸树叶的想法都不会产生。只有当树叶的高度在你跳起来有可能摸得到的时候,你才愿意一次一次跳起来尝试。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模型,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第四,做到身心合一。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自己明明一天什么都没做,却感到非常疲劳,仿佛精气神都被消耗以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你的身体虽然在休息,可是你的大脑却一直处于被唤醒的状态,焦躁不安,头脑根本无法停止运转,即使手边没有事情做,精神却一直在紧绷着,时刻准备着解决新的任务,提防新问题的出现。你的大脑之所以无法放松,是因为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原本单纯的信息环境也在被井喷式的娱乐刺激取代,涌入的网络信息将日常生活包裹成了一个蚕蛹。我们不断汲取着热搜上的疫情消息、八卦事件,即便在休息时刻,大脑也难以得到片刻安宁。很多人希望从不间断的刺激中获得放松,然而事实是,在长期的信息超载状态中,能量被持续消耗。更可怕的是,这种不间断的信息刺激已经成为你的习惯,一旦大脑安静下来,你会陷入一种被抛弃的恐惧与空虚之中。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获得真正的放松呢?
你需要做到身心合一。为了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都需要把全部的思维和注意力投入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来减少因为放不下过去和担忧未来造成的煎熬痛苦。比如说,跑步的时候,不要惦记未完成的工作,而是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吃饭时,不要想着电视剧的某个场景,而是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当你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细节,你的心灵便能够从烟火气中逐渐复苏。最后,我们用一个小故事来诠释专注力的内涵。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在得到钱在做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到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到?老和尚说,得到钱,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到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